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資源環境保護觀,增進環境優化與人文關懷的互動,做到人與自然的和諧。在具體規劃項目上,應提倡以自然景觀為主,就地取材,依景就勢,體現自然之美;在旅游產品的規劃設計和改造創新上,應抓住青海省旅游資源中特殊的自然屬性,找準旅游資源中不同的文化特性,包裝渲染其稀奇獨特的品質,使旅游產品既美麗多姿又富有神韻,既統一品牌,又具有不同的氣質;在規劃的藝術形式和手法上,應認真學習和借鑒先進地區的建造藝術,規劃整合旅游資源,精心打造精品旅游板塊,突出以青海湖、鳥島、塔爾寺、江河源、昆侖山、寶隆灘、可可西里、原子城、柴達木萬丈鹽橋、巴隆國際狩獵場等優勢資源,發揮資源的壟斷性作用,突出一個“特”字,挖掘其深刻的文化內涵,依據產品的關聯度,增加產品組合的深度和寬度,提升旅游產品的文化內涵。

智慧旅游是我國旅游業從傳統服務業向現代服務業轉變的重要標志,更是我國由旅游資源大國向旅游強國邁進,發揮旅游業國民支柱產業作用,推動現代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。目前,學術界中對智慧旅游的概念還未形成統一的定論。 但大體上指利用物聯網、云計算等技術手段,通過計算機、移動通信網絡、手機客戶端等終端設備,主動感知并利用相關旅游信息。智慧旅游的景點電子門票系統為旅游者、旅游企業以及旅游管理部門提供各類數據支撐,實現智能化旅游服務、營銷和管理的新型旅游運行模式。智慧旅游能夠為旅游產業服務創新景點電子門票系統,實現旅游的自動化、智能化發展,以滿足旅游者的個性化旅游需求,實現旅游業同文化產業、信息產業、電子商務等行業的融合發展。

景點電子門票系統運用各類信息通信和人工智能技術,根據游客的網絡搜索和瀏覽偏好,主動識別游客特征,為游客推送有價值的旅游信息,加強與游客的在線交流,根據游客提出的個性化需求,發送相關旅游信息和溫馨提醒,突出服務的人性化。








